一、总体概况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青海大学基础医学学科,2000 年首次获批基础医学-免疫学二级学科硕士学
位授权点,自 2002 年招收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免疫学硕士研究生,2011 年获
批基础医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学位点现有有 8 个二级学科方向,分别为人体
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法医学、放
射医学、医学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和医学遗传学与医学细胞生物学。现有省级重点
学科 1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1 个,省级重点课程 2 个(免疫学、病理学),校
级重点课程 2 个(免疫学、解剖学);院级重点课程 5 个(免疫学、病理学、
人体解剖学、药理学、生理学)。基础医学学位点现已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
为主体,以博士生、硕士生导师为中坚力量,年龄、学历、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
教学科研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 87 名,其中教授 36 人,副教授 30 人,博士 50
人、硕士 30 人,博士教师比例为 57%。
基础医学研究中心初建于 2012 年,是青海大学医学院专门从事基础医学科
学研究重要的依托平台,是基础医学一级博士学位点计划培育、硕士生培养和大
学生创新性项目的教学科研与实践基地。近 5 年来,依托中央及地方两级财政,
共计投入 1295 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及科研条件改善。依托该研究平台及校内共
享科研平台共获批各级项目 69 个,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 余项,科技部
重点研发计划 1 项(生物安全技术专项);教育部春晖及省部级项目 30 余项;
还有各类校级院级项目,获批项目总经费 1787.5 万元。
(二)学科建设情况
青海大学基础医学学科作为青海省重点学科之一,根据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
科评估结果,青海大学的基础医学学科被评为 C 类学科;校友会全国排名第 79
位,被认为是区域一流学科。但根据教育部的评级和软科排名,该学科的排名相
对较低,青海大学基础医学学科正通过各种努力提升其学科建设和学术影响力。
青海大学基础医学学位点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
2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以高原低氧环境下的人体生理适应及免疫
学研究为基础、高原病发病基础研究与中藏药干预相结合、高原特有病原生物的
遗传进化及致病研究为特色的学术研究团队,为高原医学、临床医学等相关学科
发展和保障高原地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奠定了良好的医学研究基础。
当前,基础医学学科建设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依托高原医学教育部重点
实验室和高原医学国家重点学科等学科平台,在低氧生理适应、低氧免疫调节、
青藏高原世居人群遗传特性研究、高原病发病机理与中藏药干预研究、包虫病防
治等方面聚焦,逐渐形成了以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为优势学科,免疫学和病原生
物学为特色学科的学科布局新局面。
(三)研究生招生毕业、学位授予及就业基本状况
2023 年共招收硕士研究生 43 人,其中全日制 43 人,招生人数相对稳定,
从考生本科院校层次、科研经历等综合评估来看,优质生源占比显著提升。目前
在读研究生总数达到 136 人,2023 年应届硕士毕业生应毕业 31 人,截至毕业季
结束,总体就业率高达 100%。其中,29 人就业去向涵盖多个领域,如行业知名
企业、科研院所,占毕业人数 93.5%;继续深造 2 人,考博率为 6.5%。
(四)研究生导师状况
截止 2023 年 12 月,当年退休研究生导师 3 人,新聘研究生导师 6 人,博士
生导师 7 人,学位点现有研究生导师 62 人,其中本单位 53 人。引进具有临床医
学背景的博士 2 人,3 人在职专任教师攻读博士并获得博士学位。专任教师中博
士比例增加(大于 50%),临床医学背景导师比例提高,博导比例为 16%,硕导
比例为 71.3%,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但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病
原生物学两个二级学科仍缺乏真正具有学术引领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青海大学基础医学部研究生支部于 2023 年正式成立,以龙启福同志任支
3部书记、杨少华同志任支部副书记、尹新新同志任支部组织委员、苏红同志
任支部宣传委员、吴芷静同志任支部纪检委员。即成立以来本支部均每学期
开展党员政治学习 17 次(一周一次),每月至少召开 1 次党员大会。2023 年 4
月 14 日及 4 月 21 日中共青海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部研究生支部委员会召开
支部支委会,讨论并通过,同意将赖家铭等 20 位同志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并参
与积极分子培训。
(二)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青海大学医学院继续将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思想
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
高尚道德情操的医学人才。学院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确保学生在学习专
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想洗礼和精神滋养。
首先,学院组织同学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专
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引导师生深入领会其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这不仅帮助
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增强了“四个自信”,坚定了“两
个维护”,使他们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之中。
其次,学院注重挖掘医学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相结合。例如,在基础医学课程中,通过讲述医学
先驱的事迹和医学伦理,引导学生理解“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内涵,培养他
们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此外,学院还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如在 2023 年 4 月组织学生参观西宁市中
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通过详细了解西路军英勇战斗的革命事迹,学生们接
受了一堂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课,增强了历史使命感和民
族责任心。为了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学院在 2023 年 5 月开展了以“学习
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的团日活动。活动通过学习百
年党史,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
通过这些系统的教育活动,青海大学医学院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还
为他们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能够为社会和医学事业贡
献力量的优秀医学人才。
4(三)校园文化建设及日常管理服务
学院在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及日常管理服务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致
力于为研究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院积极
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以丰富研究生的课余生活。例如,学院举办学术讲座,
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分享前沿医学知识和科研经验,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创新思
维。此外,学院还开展了主题班会和文体竞赛等活动,如“青艺杯”才艺展示大
赛,于 4 月 22 日在科技馆大礼堂成功举办,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
能力的平台,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5 月 20 日,“青大杯”乒
羽赛在青海大学风雨操场开赛,进一步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促进了同学之
间的交流,提高了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在日常管理服务方面,学院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系,确保研究生的学习和生
活得到充分保障。学位点负责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学籍管理、课程安排、
科研指导等,并提供奖助学金评定、评优推荐等服务,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
进取。同时,学院还注重研究生的安全教育,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应急演练,提
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确保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安全稳定。通
过这些综合措施,青海大学医学院为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促
进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严格落实并执行 2023 版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积极推进研究生课
程建设,涵盖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及非学位课(专业选修课)
等,开设基础医学学科前沿进展课,强调跨学科融合和实践导向。总学分为 32
分,与 2019 版培养方案比,总学分减少 10 分,尤其是课程学分,更加注重实践
培养环节,首次对参加会议学分提出了明确要求。课程内容定期更新,通过案例
研究和实验室工作等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加强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
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积极融入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强化学科基础与专业技能。
开展一流课程和重点课程建设,开设学科进展前沿和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提升
学生综合素养。
5严格遵循导师选拔和考核标准,确保每位导师都具备扎实的学术水平和出色
的指导能力。选拔过程严谨细致,包括个人申报、学位点审查、医学部审查以及
学校学位委员会的审核和公示,综合评估申请人的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学术成
就、科研项目和工作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对于导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深入学
习相关文件和要求,不断提升导师的师德水平。学位点积极推动导师之间的学术
交流与合作,鼓励导师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和科研项目,以增强他们的学术影响
力和科研能力。此外,学位点还注重通过邀请专家进校举办学术讲座,加强学科
交叉类创新研究,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学术水平。2023 年共开展了 9 余次学
术讲座,内容涵盖学术道德、学科前沿以及基础与临床研究交叉融合等多个方面,
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促进了学术思维和科研能力的提升。
研究生奖助情况方面,有 3 位同学荣获国家级研究生奖学金,学业奖学金
90 人(一等奖 16 人、二等奖 30 人、三等奖 44 人)。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显著提高。毕业生在医院、行政岗位、大学、升学和公司等领域表现突出,为学
校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2023 年,青海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学位点在研究生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显
著进展。在人才培养方面,学位点修订了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方案(2023),全
面落实教育部研究生分类培养的计划,实施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的人
才培养模式。这一改革旨在全面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学术和职业发展
上更具竞争力。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学院优化了教师成长激励体系,专业素养与教学科研
综合能力同步提高。2023 年,新增硕士研究生导师 6 名,使教师队伍结构更加
合理,师资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此外,学院还积极推进学科专业调整,优化学
科布局结构,以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在培养模式上,学院深化了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完善了以
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建立了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
的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同时,学位点加强了课程建设,建设了研究生公共课
程、示范课程、重点课程、全英文教学课程和案例教学课程。
6在导师考核方面,学院完善了导师评价机制,将师德师风放在首位,并建立
了导师资格退出机制和培养质量问责机制。这些措施确保了导师队伍的高质量和
高水平,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科研能力方面,基础医学学位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 项,科技厅项
目 7 项,校级项目 3 项,经费共计 372 万元,并发表了 46 篇论文,其中 18 篇为
SCI。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学院的科研水平,也为研究生提供了丰富的科研实践
机会。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学科建设和科研学术对外交流方面,学伟大还
需进一步加强,以实现更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严格落实青海大学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和评价相关制度和办法,如《青海大
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管理办法》和《青海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及分流淘汰管理
办法》,规范研究开题、中期及毕业答辩等培养环节。针对研究生招生人数增加
的现状,根据学科相近原则,学位点组织专家分组开展开题、中期和答辩环节,
保证研究生培养环节的学术水平。严格学位论文盲审程序,论文抽检中发现创新
不足、研究深度不够、书写不规范不严谨等问题明显减少,但论文质量和创新能
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执行 2023 版研究生培养方案后,学生和导师普遍反映学业课压力明显减少,
有更多的时间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基础医学学科前沿进展、生物信息学课程等课
程,受到大家的普遍欢迎,但学生对医学文献检索等课程反馈教学效果不佳,还
需要在后续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和师资选聘上做更多优化和改进。
六、改进措施
为进一步提升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的教育质量,建议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1.师资队伍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特别是病原、免疫及解剖方
向的学术带头人,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建立健全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
2.学科方向优化:根据教育部最新学科目录,调整和优化二级学科设置,
凝练研究方向,增设符合学科发展趋势和地方特色的二级学科。
73.科研平台建设:建设高水平的医学科研平台和实验室,引进先进科研设
备和技术,加强与医院、企业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