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首页
  •   >   学院院系
  •   >   公共卫生系
  •   >   研究生教育
  •   >   正文
  • 公共卫生系

    青海大学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发展报告(2022年)

    发布日期:2023-10-31    浏览次数:




    青海大学公共卫生学位

    授权点建设发展报告

    2022年)

    学位授予单位

    名称:青海大学

    代码:10743

    授权学科

    (类别)

    名称:公共卫生

    代码:1053

    授权级别

    2023 1030


    一、总体概况

    (一)学位点基本情况

    青海大学为是青海省唯一一所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培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高级人才的基地。1997年公共卫生系建立,199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7年预防医学(地方病防治)专业获批国家特色专业,2008年预防医学学科被青海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公共卫生实验教学中心2011年获批青海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22年“预防医学”获批国家级一流建设专业,2022年与安徽医科大学结对,入选“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院校名单,成为其“一拖一”帮扶院校。

    在多年专业建设的基础上,2018年获批“公共卫生”专业硕士授权点。研究生2019年开始招生,目前招生4103人,毕业共计15人,就业良好。现有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4个(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青海省妇幼保健院、西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目前学位点导师44人,其中校内导师17人,校外导师27人。

    目前研究方向和培养领域主要为:疾病预防与控制、高原环境与地方病、保健营养与健康、卫生改革与健康均等化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高原慢性代谢性疾病综合研究和管理团队”获批青海省昆仑英才创新团队。

    培养的研究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及社会的广泛认可,在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我学位点研究生发挥专业特长、勇于担当,白衣执甲,无畏逆行,主动投入青海高校校园疫情防控及省各级疫情防控工作,为抗击新冠疫情贡献了青大力量。

    (二)学科建设情况

    1.学科科研及教学研究情况

            2022年,学位点承担各级科研项目14余项,科研经费91.55万元,其中在研国家自然基金课题项目7项。学位点导师发表科研论文131篇,其中中文论文119篇,发表英文论文12篇。2022年度学位点专任教师获批研究生示范课程1项。指导学生获2022年全国大学生健康科普大赛二等奖。

    2.学科平台及团队建设情况

    学位点教学及科研平台目前约500 平方米,实验仪器总价值约1000 万元。近五年,学校通过两级财政项目,为学位点购置了约400万元仪器设备,极大的改善了学位点师生的教学与科研条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海大学高原医学中心、青海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先进,均可以共享,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保障。学位点基于高原环境及人群,开展了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等研究,已逐步形成传染病、慢性病领域的研究团队。

    3.学位点行业培养基地

    目前本学位点建有4个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基地,分别是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西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海省妇幼保健院,这些单位具有良好的人力资源,设施齐全、设备先进,业务能力和研究能力较强,尤其地方病防治研究特色明显,成绩显著。

    4. 学科教学资源情况

    大学图书馆(含医学部图书馆),面积 3.49万平方米,阅览室座位数4100 个,学生数与阅览座位之比约为 6:1,开馆时间全天大约 13 小时。拥有数据库 77 个,纸质图书 179.55 万册,电子期刊 8.15万册。图书馆坚持以“资源建设为基础,以读者服务为根本, 以科学管理为保障”,秉承“服务师生、服务教学、服务科研” 的服务理念,着力推进图书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等建设。学位点配有多媒体图书馆文献检索教研室承担全校“文献检索与利用” 课程的教学任务。

    校园网有线和无线网络覆盖教学、办公、科研等区域,做到了100%覆盖,为学校科研、 教学及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坚实的支撑。目前已在大学校区建成智慧教室 87 间,医学部昆仑路校区建立3个智慧教室。医学部多媒体教室50间,所有教室均配置智慧黑板或双激光高清投影系统。

    (三)研究生招生、在读及毕业、学位授予、就业状况

    1. 研究生招生及在校情况

    2022年学位点公共卫生专业型研究生招生35, 招生人数逐年提高。2022年在校生共计85人,202025人、202127人,202233人。

    2. 毕业、学位授予及就业情况

    本学位点顺利完成2022届首届15名硕士研究生硕士毕业及学位授予工作,所有学生顺利毕业并均获得公共卫生硕士学位,毕业率100%、学位授予率100%,就业率100%,学生基本均从事疾病预防控制、院感防控及预防保健、医学高校任教等工作。

    (四)研究生导师概况

    学位点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经过5年的建设,逐步形成了一支专业结构合理、较高水平高的学科队伍,满足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2022年度本学位点新增导师14人,现在本学位点共有研究生导师44人,其中包括校内导师17人,校外行业导师27人。学位点现有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3人、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入选者5人、青海省“135人才工程”2人,“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3人。青海省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宝钢奖学金优秀教师1人,多人担任各级学科学会(协会)重要职务等和杂志编委。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位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医教协同,加快公共卫生教育改革,为高原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知识型、能力型的高层次人才。

    1. 强化思政教育,加强党建引领

    学位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二十大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体要求,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位点重视党建工作,将研究生党建和本科生党建一起抓。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青海大学医学部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手册》、《青海大学医学部党员发展工作章程》,抓研究生党员发展工作,注重从思想政治、能力素质、道德品行、实际表现等方面对发展对象进行深入考察。学生支部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政治学习,参加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工作。

    强化思政育人能力。青大医学部2019年被教育部评选为全国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根据《青海大学医学部(院)文化育人三年规划(2021-2023)等文件,在医学部全方位实施“三全育人”工作,学位点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公共卫生、疫情防控等健康宣教活动,不断提高研究生的思想品质、人文素质和职业操守。

    2. 加强品德教育,提升综合素养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专业课教师将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与文化心理素质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做到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引领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国家制度优势教育,并结合新冠疫情防控进行公共卫生史及公共卫生专业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及职业道德。

    教育学生发扬“登高望远、自信开放、团结奉献、不懈奋斗”新青海精神,秉承“学竟江河,志比昆仑”的青大校训,不断学习、不断进取。

    3. 加强管理,多渠道育人

    学位点成立了学位点管理小组,并配备了两位兼职班主任,加强师生的管理,不断深化师德校风学风教育、深化学术诚信教育及就业指导指导等。加强学生的法律法规及校纪校规教育,严格学生请销假制度,要求导师通过多种方式保持与研究生的沟通交流,掌握研究生学习和生活相关状态及存在的困难。同时,教育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2022年,青海省新冠疫情形势严峻。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制定各种制度及工作方案,严格落实学校和医学部关于疫情防控的工作部署,积极参与各种演练及宣传教育活动,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健全学生台账,开展云班会、“云排查”,全面掌握学生具体情况,开展心理危机排查及干预工作。年度内学位点多名学生积极参加学院疫情防控,参与西宁市及州县疫情防控,协助进行消毒、流行病调查和采样等工作,受到各单位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由于疫情原因,2022年度学位点组织线上“云答辩”,做好研究生论文开题、中期检查及毕业论文等工作。做好各类奖助学金的评选和发放工作,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1. 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

    学位点严格按照《青海大学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开设各门课程,主要包含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四个模块的课程。据统计,2022年我学位点共为该学位点研究生开设课程14门,其中公共必修课程4门、专业基础必修课3门、专业必修课6门、选修课1门。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学位点不断加强课程建设,2022年在建及立项的课程建设4门。

    2. 导师选拔培训

    青海大学高度重视导师的选拔工作,每年下发研究生选拔通知及导师的条件。一般程序是经个人申报、学位点审查、 医学部审查、学校学位委员会审并公示。学位点按照学校的文件,考虑申请人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学术水平、课题项目、工作能力等综合情况,对专业型硕士生导师进行遴选。

    学位点严格按照青海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等文件要求,2022年新增导师14名,其中青海大学4名,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校外导师10名,进一步充实了学位点专硕导师的带教队伍,保障了我学位点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

    3. 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学位点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德能并重、以德为先为师资发展目标,根据《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号)要求,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提高师德师风建设,学位点线下线上召开导师会议,学习有关师德师风的重要文件和要求、科研规范、研究生培养及授课方法等。2022年对导师进行了师德师风考核,考核结果均良好。

    4.学术训练情况

    本学位点紧紧围绕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注重鼓励研究生通过参与科研讲座、科研项目、学术会议及撰写学术论文等形式开展学术训练,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生参加导师所在教研室的教学活动,协助本科专业课程的实习课、辅导答疑、作业批改等,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根据培养计划,研究生都能积极参加与本专业学科相关的各种学术讲座及学术会议,导师组织学生进行组会,要求学生进行文献汇报,或对课题进展进行汇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5. 学术交流情况

    学位点围绕培养目标,培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为研究生创造学术交流的机会,通过举办学术论坛、学术讲座及派送学生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的形式,不断开拓研究生的学术视野。

    6.研究生奖助情况

    青海大学具备研究生奖助体系,助学体系包括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研究生助研助管等;奖学金体系包括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等, 除了带薪上学的研究生外,助学金实现了全覆盖。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一)人才培养

    1.培养知识型、能力型人才

    由于我学位点的学生不全是预防医学本科背景,因此学位点在公共卫生专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尤其强调医学及预防医学知识的讲授,要求学生多读文献,掌握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重视案例教学。另外人才培养与青海公共卫生实际相结合,强调社会实践,深入州县,开展社会调查及宣传教育,将公共卫生知识带到牧区、带给牧民。通过理论学习、专业实践,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与行业单位联合育人

    青海地广人稀,公共卫生卫生机构少,学位点根据青海实际,将省市疾控及相关的4家单位选为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并从中遴选聘任具有高级职称的行业单位的业务骨干作为导师进行人才培养过程。本学位点实施“双导师”负责制,由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联合培养,做到优势互补,协同育人,培养应用型人才。校内导师注重学生知识、理论及科研设计的培养,与校外导师侧重现场实践能力、职业胜任能力等的培养。

    3.加强实践技能训练

    学位点购置了数字化实践教学资源,以改善实践教学。该教学平台可供教师、学生使用。通过教学实践平台,可以弥补线下无条件开设的实验,掌握常见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等。另外学生在培养基地通过日常工作、轮转科室,掌握实验室常用的技术、现场调查技术和方法。

    4.科学研究

    2022年,学位点承担各级科研项目14余项,科研经费91.55万元,其中在研国家自然基金课题项目7项,横向课题1项。课题主要是围绕高原环境开展的包虫病、结核病、慢性病、代谢性疾病等的调查和实验室研究。2022年学位点导师发表论文共计178篇,其中中文137篇,外文41篇。年度获得国内先进1项、国内领先3项等科技成果。

    5. 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青海大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 “开学典礼”校领导寄语学生,举办迎新晚会,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进行专业教育等,传播优秀文化,勉励学生牢记“志比昆仑,学竞江河”的校训,弘扬新青海精神,为祖国富强而努力学习。

    青海地处高原,地方病种类多、分布广,鼠疫、包虫病、碘缺乏病等流行较为严重。受原卫生部委托,在原青海医学院于1984年首次招收地方病相关本科班,预防医学(地方病防治方向)于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为全国培养了约10450名地方病防治高级人才。学位点老师先后编写了《鼠疫防治学》、《地方病防治学》等教材,学位点其中一个培养基地就是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在地方病防治研究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成果,在全国具有良好的影响力。导师中多人为鼠疫、包虫病防治方面的专家,在本学位点人才培养过程中,宣传、讲解地方病防治中的先进人物、典型案例和创新研究。学生身处高原,深刻体会、感受、目睹了地方病防治工作的艰苦及取得的成绩,从而更好的成为优秀文化和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6.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

    学位点重视国际学术交流,但是由于新冠疫情流行的原因,老师们多是在线参加国际学术交流。2022年参加国际学术会议8人次。彭雯老师2022年第3Global Health Journal 杂志的执行主编、《中国西部肥胖慢性病负担》在2022年第四届全球健康国际大会青年学者论坛获得二等奖。组织及参与组织第四届“一带一路”全球健康国际研讨会暨丝绸之路大学联盟2022健康论坛、国际糖尿病联盟联合论坛、世界肥胖联盟联合论坛、肥胖防控论坛和营养健康论坛等。

    (二)师资队伍建设

    学位点成立时间短,师资队伍较小。近五年来,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青海大学的支持下,从海内外的知名大学中引进优秀年轻博士。2022年,引进年轻博士1人,在职培养返回的博士2人,引进国外硕士1人;2022年新聘导师14人。他们的加入,扩大了学位点的师资队伍和导师队伍,缓解了我学位点专任教师队伍短缺的问题,也为学科未来的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一) 学科自我评估进展及问题分析

    1.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方面

    1)培养方式区分度不够。学位点导师习惯用学术的培养模式培养专硕的学生,实验室工作等方面花费的时间较多,而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和机会相对较少,重实验室技术及学科前沿知识的掌握。

    2)研究生教改力度不足。研究生思政教育缺乏顶层设计,研究生思政教育尽管做了,但缺少凝练总结、成果缺乏。在教学中,多数老师同时给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使用了本科教改的一些教学方法来开展研究生培养,缺乏创新思维; 尽管结合案例教学,但缺乏优质的典型案例;课程建设力度不够,课程建设多是结合本科建设开展的,课程的内容的前沿性、深度不够。

    2.师资队伍短缺。

    鉴于青海的经济、卫生发展水平滞后,省外发达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加上教师数量受到事业编制和大学岗位总量限制等,致使人才引进难、留住难,因此师资规模较小,尤其缺乏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校内导师具有行业经历的导师比例较小。

    (二)学位论文抽检情况及问题分析

    2022年青海省教育厅抽检的青海大学各学位点论文,均合格。我学位点2022年毕业的学生论文,不在当年的抽检范围,但学位点通过论文答辩等,认为部分论文科学问题凝练不够,论文格式不够规范。

    六、改进措施

    (一)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

    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思政课程建设,强化公共卫生实践技能在课程体系的融入,开展公共卫生案例库的建设。深入开展研究生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实践,实行专题讲座式、研究讨论式、启发式、案例法等体现研究生教育特点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

    (二)不断加强研究生师资队伍建设。

    1. 加大宣传和引人力度,继续引进和培养对高原建设和发展有情怀、对高原环境科学研究有兴趣的高水平师资,尤其是青年学术领军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在未来5年引进或培养5~10名学科带头人或学科骨干人才。不断优化学科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机构和学缘结构。

    2. 健全导师责任制及“双导师”制,拟实施校内导师必须在行业机构工作半年或以上,以提高导师的实践技能,实现由学术导向向实践导向转变,努力打造一支专业本领高、实践技能强的双师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带教队伍。加强导师师德建设,严肃导师学术道德和学风,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和培养,充分发挥导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作用。

    (三)加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内涵建设

    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及西部大开发国家战略规划机遇,与行业基地联合,利用行业机构资源优势,不断加强校外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在基地规范化管理、研究生教学、科研课题申报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加强在高原公共卫生改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方面合作,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版权所有©2023青海大学医学院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昆仑路16号 |  青海大学医学